现在,商品条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些企业疑惑上商品上没有条码违法吗?
首先,使用其他厂商注册的条形码,肯定是违法的。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商品包装上使用其他条码冒充商品条码;不得伪造商品条码。作为受害厂家和消费者都可以到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或者315进行举报,以此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其次,目前作为全国性的法规,对商品上使用条码没有作强制性的规定。但是有些省份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要求特定的商品类别必须使用条码,如广东省地区就要求以下行业必须申请商品条形码:食品、药品、化妆品、小家电等。
目前,商品上使用条码是大的趋势,企业想推广自己的产品,使用条码是可能的选择。
条形码技术,它是集编码、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身的 新型技术。
历史上首度使用条码的是**级市场,其作用是为付款程序进行自动化。条码的使用为零售业及消费者带来方便,同时亦加快了付款的速度,现时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150个国家的零售商正在使用条码。
条形码的优点
1.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形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
2.可靠性高:键盘 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 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形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3.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形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形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于绝大多数不同种类的商品来说,它们的商品条码都是不相同的,即一种商品条码对应着一种商品。但是,当某种商品的包装或其他元素发生变化时,商品条码可能不发生变化,即同一种商品条码对应着改变前后的两种商品。比如,当商品的外观设计部具有描述或者标识商品的作用,而且外观设计(如颜色、字体、大小等)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货架标签的改变,那么外观改变后商品条码便不需改变。或者,当商品发生体积、净重、包装材料等因素发生微小变化时,商品条码也不需改变。
但是,当商品的名称、描述商品的文字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对商品的销售发生影响时,厂家就需要为商品配备新的商品条码。或者,当时商品的配方、名称等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属于重大变化,需要为商品印制新的商品条码。
Codabar 条码是于1972年被开发的一种线性条形码符号系统。虽然现在有更多其他先进的条码类型陆续更新,但Codabar 条码仍然被广泛使用。
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 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如 00-09代表美国、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 国闽台地区,489代表中国香港特区。
制造厂商代码的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 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是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商品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