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标准对商品条码可译码度要求
可译码度是指条码符号条空尺寸偏差测量值与允许偏差值接近的程度。在商品条码中,两条两空的宽度表示1位数字值,在印刷过程中不同的印刷设备、印刷压力、印刷物材质、油墨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商品条码的条、空宽度,有些材质印刷后还要有复合等二次处理过程才能出终产品,上述因素可能会达不到商品条码标准对可译码度要求,可译码度不合格的商品条码在扫描时轻者会降低识别率,重者不能识读,严重的会出现误读的发生。
不符合标准对商品条码参考译码要求
商品条码两条两空的宽度对应其下方的数字字符,有的商品条码符号因可译码度低(印刷误差大)或设计等原因造成识读设备读出的数字信息与下方标示的供人识别字符不一致现象,即出现误读,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只有正确使用了商品条码才能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您了解了吗?
在**范围内,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负责**商品条码的管理和分配,实行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规则,以保证每一种商品在**化的开放领域流通中,拥有一个合法的、公认的、**且通用的编码。在我国,商品条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采取国际统一的“分级管理、分段赋码”方式。
以零售商品上所常见的13位商品条码为例,分为前缀码(3位)、厂商识别代码(含前缀码,7-10位)、产品项目代码(2-5位)和校验位(1位)。我国企业如果想要应用申请商品条码,需要先向编码中心申请厂商识别代码。
企业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后,
编码中心会发放哪些材料?
企业申请获得厂商识别代码后,编码中心会给企业发放《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条码卡、《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用户手册》等材料。
哪种情况下编码中心
不予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厂商识别代码:
(1)不能出示营业执照或相关合法经营证明文件的。
(2)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组织或单位,非本单位使用厂商识别代码的。
(3)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章程的其他情形。
目前,接近**的零售产品都使用了商品条码,涉及食品、饮料、日化等领域,企业若想让商品在市场上更广泛地流通,注册应用商品条码标识商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